华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 产品展示
      文化
      综合
      中心
    •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 客户服务
      售后服务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新闻动态Site navigation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联系方式Contact


    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www.mjd8i.cn
    邮 箱:admin@aa.com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Welcome to visit our

    培训机构课程报名费可“分期付款”?实为金融借贷

    分享到:
      来源:华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25-05-25 17:03:33  【打印此页】  【关闭】

      “学费分期成就高薪人才”“分期付款实现知识梦想”……面对不少培训机构打出的分期付款诱人广告,不少求学者觉得,培训零手续费、机构金融借贷分期付款既能够解决他们一次投入不足的课程尴尬,又可通过分摊减轻负担的报名方式实现其参加培训提升素养的愿望,似乎是分期付款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可是培训,看上去各方均可受益的机构金融借贷“培训贷”,有时却可能让消费者掉入陷阱。课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通过对相关案件进行梳理,报名发现“培训贷”雷区不少,分期付款法官提醒消费者支付培训费时一定要看清付款类型,培训同时做好对培训机构的机构金融借贷考察工作,谨防中招。课程

      打着分期付旗号实为金融借贷

      据了解,报名“培训贷”的具体模式为教育培训机构与消费者签订教育培训合同,由金融贷款平台一次性将贷款的学费支付给教育培训机构,再由消费者即贷款申请人向金融贷款平台分期还款。目前,此种支付方式在教育培训行业已较为普遍。

      在朝阳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大学生小张为了通过雅思考试,报名参加了一个标价39800元的英语培训班。教育培训机构的销售人员告诉她,可以办理分期付款,这样每个月只需要支出约1600元,资金压力能减轻不少。然后,销售人员指导她扫码、点确定、绑定银行卡,全程不到5分钟。销售人员告诉她每个月把分期还款的钱转入绑定的银行卡里即可。小张最后才发现,销售人员宣传的“分期付”实际属于金融借贷还款。

      另一起案件中,小王在某教育培训公司的App上购买了日语学习课程,进入付款页面时,分期付这一方式被标注上醒目的红色“分期免息”字样,并在付款问题一栏第一条就写明“如您的订单金额较大,建议选择分期付”。于是小王就选择了分期付。可最后,小王也发现,线上广告宣传的分期付,实际上是金融借贷还款。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近期发布的消费者投诉分析报告显示,“培训贷”引发的消费纠纷已经成为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中的热点问题。2019年,广东省消委会系统共处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17611件,占总投诉量的4.71%,同比增长71.21%。从具体投诉来看,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培训机构和老师资质不健全、教学质量欠佳、虚假宣传、设置霸王条款、诱导办理“培训贷”等,其中因“培训贷”引发的消费纠纷近几年屡屡发生,成为投诉热点之一。

      通过检索北京法院系统近3年教育培训合同纠纷裁判文书,发现涉及“培训贷”案件呈上升趋势。

      申请前先查对方是否有许可证

      “近几年教育培训机构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但鱼龙混杂的培训市场仍存在一些机构无证无照办学的现象。”朝阳法院奥运村人民法庭法官助理毛文蝶告诉记者,消费者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除了考虑课程种类、课程价格等因素,首先应理智、谨慎地选择教育培训机构。

      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办理办学许可证,按照办学许可证中所注明的地址、层次、内容、形式办学。另外,教育培训机构还应当在工商行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其经营范围中应当包括教育培训。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注意查询该机构的资质,综合考虑其注册时间、公司规模,还可以通过裁判文书公开网查询该教育培训机构涉诉情况,多方面了解其教学能力和经营能力。

      毛文蝶提醒,消费者在考虑“培训贷”支付方式时,应选择有金融许可证的正规金融机构或贷款公司。司法实践中,朝阳法院发现,个别无资质教育培训机构会与无资质小额贷公司联合,通过吸收学员的培训贷款费用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或出售贷款人个人信息非法获利。因此,消费者如果通过App或网站申请“培训贷”,贷款前应当在金融监管部门网站查询贷款公司名录,确认其资质。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还发现,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在销售时存在一定误导或诱导行为,如一再强调分期付款可减轻一次性付全款的压力、“免息”等,弱化“培训贷”的贷款属性及风险,诱导消费者使用“培训贷”进行付款。在操作环节上,一些培训机构销售人员的“代客操作”极易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借贷协议。

      法官指出,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教育培训服务时,要警惕诱导式消费,提高法律意识、合同意识,仔细询问支付方式,不要轻易让别人帮助操作;选择“培训贷”时除了要考虑金融平台资质外,还要理智考虑所要偿还本息的金额、还贷时长、自身还款能力等,仔细认真阅读合同文本,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损失。

      机构跑路不意味还贷义务免除

      小何报名了某机构的法语培训班,申请了“培训贷”,正常上课3个月后,就出现约不到课的情况,直至收到培训机构倒闭的通知。小何称,课上不了了,但她每个月还在偿还贷款,觉得很不公平的她决定不再偿还贷款。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很多类似案例的消费者身上。部分消费者认为,教育机构倒闭了自己还需要继续还贷吗?”对此,法官解释称,消费者以“培训贷”形式购买教育培训机构课程,实际上是签订了两份合同,一是消费者与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签订的教育培训合同,二是消费者(贷款申请人)与“培训贷”金融平台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两份合同相互独立。教育培训机构未能向消费者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属于教育培训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单方违约,消费者可以根据约定解除与教育培训机构的合同,与培训机构协商退课退费或通过诉讼要求其退还未消费费用并承担违约责任。

      但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培训贷”项下借款合同并不因教育培训合同的解除而解除,消费者仍需根据借款合同约定向金融平台还款。如果消费者因教育培训机构不履行合同而拒绝继续偿还贷款,可能因违反借款合同约定的义务而承担违约责任,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征信记录。在有些教育培训机构已经“跑路”无法办理退课退费的情况下,消费者应当在依约还款的同时,收集与教育培训机构签订的教育培训合同以及相关的培训记录、课程进度、剩余课时等证据,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

    责任编辑:24
    上一篇:广西陆川:严查无底线营销 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下一篇:校园食品安全|广西柳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跨县(区)交叉检查

    相关文章

    • 广东开展城乡居民放心消费行动
    • 安全生产
    • 山东济南:“五一“假期市场监管“不打烊”
    • 长春:优化办理流程 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 海南:多部门联动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
    • 校园食品安全|广西柳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跨县(区)交叉检查
    • 北京昌平:强化加油机计量监管
    • 景德镇12315调解一起陶瓷消费纠纷 协助退款72万元
    • 广西梧州:“五一”期间受理投诉举报咨询109件 食品和餐饮成投诉“大户”
    • 吉林长春: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送牌上门”活动

    友情链接:

    • 陕西汉中:落实两个责任 护航学校复课餐饮复业
    • 上海首例涉疫情防控妨害公务案被告人被判8个月
    • 北京发布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不合理经营行为10项措施
    • 警方提醒:复工复产期间谨防电信网络诈骗“新花招”
    • 数据共享监管互动!长三角先行启动区基层市场监管区域协作
    • 宣称国家级评审教师 江苏扬州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被查
    • 广西桂林出台校园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
    • 青海海西:八大专项行动护航“两品一械”安全
    • 黑龙江:8部门联合打击“神医”广告乱象
    • 黑龙江:8部门联合打击“神医”广告乱象
    • 哈尔滨:强化虚假违法农资广告监管
    • 广东举办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培训活动
    • 安徽消保委发布生鲜电商评测结果 部分商品名不副实
    • 北京推进2.6万台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
    • 福建检定校准2000多台件测温类器具
    • 北京启动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
    • 安徽部署开展2025年“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 福建泉州3部门公开征集制售假劣肉制品违法犯罪线索
    • 哈尔滨:强化虚假违法农资广告监管
    • 淮安消保委支持消费者诉讼成功 法院判决“利群时代”全额退款
    • 改革再提速 服务再升级——江西新余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照含证”改革
    • 广东举办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培训活动
    • 口罩加价两倍卖 青岛医保城哄抬物价拟被罚230万
    • 广西市场监管部门严查网售野生动物商品行为
    • 湖北将严打口罩等防控物资价格违法
    • 严查严打!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强化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工作
    • 快速响应各展特色 中消协“让消费更温暖”活动扩面升温
    • 北京推进2.6万台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
    • 3•15,中消协约您网上见
    • 快速响应各展特色 中消协“让消费更温暖”活动扩面升温
    •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消费提示
    • 福建漳州实施校园食品安全“三色评榜”机制
    • 广西融安:守护校园消费安全
    • 防范水果颜值陷阱 识破稀有品种套路
    • 警方提醒:复工复产期间谨防电信网络诈骗“新花招”
    • 最高被罚100万!河北公布第九批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典型案件
    • 最高被罚100万!河北公布第九批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典型案件
    • 最高奖2万 南昌出台打击传销举报奖励办法
    • 全国首例股权信托财产登记业务在京落地
    • 广西区市场监管局出台16条“新政”支持战“疫”
    • 湖北将严打口罩等防控物资价格违法
    • 福州持续开展祭祀用品及殡葬领域市场检查
    • 口罩加价两倍卖 青岛医保城哄抬物价拟被罚230万
    • 广西上思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
    • 头盔产销价格不可任性 福建泉州发布提醒告诫书
    • 陕西开展转供电环节加价重点治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 公共场所不戴口罩或将被处罚 广东发布严格防疫通告
    • 陕西宝鸡公布疫情防护用品典型违法案例
    • 北京4部门联合召开电动车规范经营提醒告诫会 企业要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
    • 广西上思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
    公司简介|产品展示|新闻动态|成功案例|客户服务|人才招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华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sitemap

    0.1987s , 9190.34375 kb